爱游戏ayx官网:
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实施情况做了执法检查。从反映的问题来看,农业面源污染情况严重。
农业面源污染是指在农业生产活动中,由农药、化肥、废料、沉积物、致病菌等分散污染源引起的对水层、湖泊、河岸、滨岸、大气等生态系统的污染。农业面源污染是最重要且分布最为广泛的面源污染。
面源污染自上个世纪70年代被提出和证实以来对水体污染所占比重随着对点源污染的大力治理呈上涨的趋势,而农业面源污染是面源污染的最主要组成部分,重视农业面源污染是国际大趋势。4月14日,农业部副部长张桃林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中国农业资源环境遭受着外源性污染和内源性污染的双重压力,农业可持续发展遭遇瓶颈。农业已超过工业成为中国最大的面源污染产业,总体状况不容乐观。
张桃林指出,我国土壤和水体污染及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日益加剧,一种原因是由于工矿业和城乡生活污染向农业转移排放,导致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下降;另一方面也由于化肥、农药长期不合理且过量使用,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和农田残膜等农业废弃物不合理处置,造成农业面源污染日益严重。
然而,执法检查中发现,一些地方对农业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够,重发展、轻保护,重城市、轻农村,重工业、轻农业,重点源,轻面源的情况较为普遍,工作处于被动应付状态。一些领导干部存在工业污染危害大,农业污染可自然净化的意识,对农业环境污染的治理关注度不高。
9月14日《学习时报》刊发农业部部长韩长赋答记者问。他指出,我国农业面源污染有三大贡献者。
一是化肥。主体问题是使用量偏大、利用率偏低。我国只占世界10%的耕地,2013年化肥使用总量为5912万吨,占世界总量的35%。施肥方式落后,撒施、表施等方式比较普遍,当季化肥利用率只有33%。
二是农药。主体问题也是用量偏大、使用不规范,利用率偏低。近年来,我国农药使用量稳定在32万吨(有效成分)左右,占世界总用量的1/7。农药过量和不规范使用影响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也造成了一定的环境污染,增加了农业生产成本。
三是农业废弃物。主体问题是畜禽粪便、秸秆、农膜处理率低,成为污染物。近年来,我国畜禽养殖总量一直上升,全国每年产生30亿吨畜禽粪便,有效处理率不到50%。全国秸秆可收集利用量为8亿多吨,综合利用率仅为3/4。没被利用的秸秆,大多就地焚烧,给环境带来污染。我国水土资源不匹配,很多地方特别是西北地区常年干旱少雨,需要用地膜保墒节水,再加上设施农业发展快,农膜使用总量高达200多万吨。
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院长周培教授在《新形势下的农业生境安全与污染控制》中指出:土壤如同人的器官,一旦损坏,要使其恢复很难,需要经过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但眼下,中国农业灌溉用水的质量存在很大的问题。据统计,全国80%的河流和3/4的湖泊不同程度受到氮、磷富营养化的影响。我国畜禽排放量达40亿吨/年,远高于工业有机污染物的排放量。我国农药线%的田间农药通过径流造成污染。抗生素、内分泌干扰因素在人口密集地区严重。预计到2020年,我国将有3000万人因饮用水不能喝而背井离乡。此外,高密度栽培地区的次生盐碱现象严重,高度依赖化肥导致硝酸盐在土壤中沉积,造成土壤酸化、板结,越施越肥,垃圾成堆,而它们中的许多后来又成为农民工居住的地方。
2015年中央1号文件对加强农业生态治理作出专门部署,强调要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了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重大任务。
(2015-2030年)》、《农业突出环境问题治理规划(2015-2018)》和《农业部关于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建议》(以下简称《意见》)、《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到2020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等文件。7月,农业部在四川相继召开了全国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现场会和全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会议。这些文件的出台与会议召开,对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与动员。
2020年农业面源污染加剧的趋势得到一定效果遏制,实现一控两减三基本。
,即严控农业用水总量,全力发展节水农业,确保农业灌溉用水量保持在3720亿立方米,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5;两减,即减少化肥和农药使用量,实施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确保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90%以上,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覆盖率达30%以上,肥料、农药利用率均达到40%以上,全国主要农作物化肥、农药使用量实现零增长;三基本,即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农膜基本资源化利用,大力推进农业废弃物的回收利用,确保规模畜禽养殖场(小区)配套建设废弃物处理设施比例达75%以上,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5%以上,农膜回收率达80%以上。农业面源污染监测网络常态化、制度化运行,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模式和运行机制基本建立,农业资源环境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支撑能力显著提升,农业生态文明程度明显提高。
一控两减三基本的目标,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
12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审议了国务院关于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并以分组会议形式开展专题询问。有出席人员提出,要加大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力度,积极推行环境宣传下乡、环境监视测定下乡、环境执法下乡,严格防止工业污染从城市向农村转移。
8月,农业部关于落实全国人大常委会对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情况报告审议意见的报告再次强调,加大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力度。农业部将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实施《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15-2030年)》,加快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实现化肥减量提效、农药减量控害;推广加厚地膜,开展废旧地膜机械化捡拾示范和回收利用,加快可降解地膜研发;推进养殖技术清洁化,推广种养结合的生态养殖模式,实现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再利用。环境保护部将进一步加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到2020年新增完成13万个建制村环境整改治理。(文/本刊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