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yx爱游戏:
立秋后,剔透可人的番茄挤满枝头,给丰收的大地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今年,
贺兰县常信乡谭渠村村“两委”紧抓小番茄种植培养面积增加、市场需求稳定的机遇,党员干部带头发展,提前一年联系蔬菜收购商,摸底订单量,积极探索多种形式并存发展的农户与企业的利益联结机制,加强完善“订单农业”模式。
村党支部副书记孙小辉带头种植了5亩蔬菜番茄,每天摘取约4000斤的番茄运往收购点,价格合适时,每天收入可达5000余元。在他的带动下,谭渠村积极做出响应贺兰县产业体系调整、标准化种植和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产业高质量发展目标,稳定拓宽番茄销售市场和农户持续增收渠道。2024年,谭渠村累计签订番茄收购订单700万斤。
为增强农民种植信心,谭渠村党员干部全环节参与,助力推广新技术、新模式。村“两委”班子多次组织农技推广中心技术推广人员和村上的“土专家”在村里开展座谈,选择地势高、光照条件好的地块布局种植版图,精准布局。同时,大力推广蚯蚓生物技术、生物菌肥施用技术、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等蔬菜优新技术,总结经验,大大降低化肥农药使用,并采用网格化管理,将“土专家”分批划片,从育苗选种到病虫害防治,再到极端天气应对,在各重点环节手把手指导农户,种出了品质上乘、口感鲜美、富含多种营养成分的“谭渠番茄”。
红红的番茄带动了村集体经济增收和村民就近就业,也映红了村民的幸福生活。村委会副主任李学林表示:“我们村上番茄的分拣包装用工大部分都是本村妇女,她们通过这项工作获得了可观的收入。今年预计发放劳务工资320万元,人均收入将达到2万元以上。”这一数据的背后,是村集体和村民们的辛勤付出,也是谭渠村乡村振兴战略的生动实践。
在银川市贺兰县立岗镇,1000余亩洋葱也迎来采收季。走进立岗镇兰光村洋葱种植基地,工人正在清理泥土、整理根叶,再依次装进编织袋。一袋袋捆扎好的洋葱“躺”在田间,静候装车,销往外地市场。据宁夏红苹果园农机专业合作社工作人员马保忠介绍,为调整农业产业体系,今年第一次尝试种植洋葱,就目前来看,得益于充足的光热、土壤条件,加之成熟的田间管理技术,兰光村种出的洋葱个头大、质量好、耐储存,销往上海、北京、安徽等地,效益也比较可观。
着眼于整个市场及消费者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的现实需求,立岗镇鼓励引导专业合作社、种植户等农业经营主体广泛种植经济效益好、致富增收明显的蔬菜品种。今年立岗镇种植的红锦和金科7号洋葱,具有产量高、附加值高、存储时间长等优点,每亩产量能达到6吨到8吨左右,与传统种植品种相比,增收、增效很明显。立岗镇清水村种植基地里,工人们也正趁着晴好天气,紧锣密鼓地忙着搬运、装车,现场一片“葱葱”忙忙的丰收景象。
尝过酸甜可口的番茄、口感辛辣的洋葱,再来点口感清脆的大顶苦瓜补充一下营养吧!近日,在贺兰县立岗镇金星村的一处蔬菜种植基地里,村民们正忙着采摘、搬运新鲜上市的大顶苦瓜,现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今年,贺兰县立岗镇金星村扩宽产业种植渠道,引进种植大顶苦瓜,近几日终于迎来大丰收。
大顶苦瓜是一种甘凉爽脆且形似灯笼椒的蔬菜,有冰镇、小炒、炖汤等十余种做法,也以独特的口感和丰富的营养价值备受众多购买的人青睐。
宁夏宜新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张廷:“我是2023年冬天去海南看苦瓜,他们卖的挺好,冬天销量也很大,可以卖到七八元钱。今年,我们就引进了品种试种,试种完以后发现我们这大顶苦瓜的品质很好。”
张廷介绍,自7月下旬上市以来,基地已销售10余万公斤大顶苦瓜,主要发往广州、深圳等批发商业市场。“相对于广州本地种植的大顶苦瓜,宁夏的光照、气候、土壤具有一定的优势,种出来的大顶苦瓜亮度、硬度更好,且汁水多、不干涩,在南方市场比较受欢迎。”张廷表示,明年他计划将该品种扩种至300亩,进一步打开广州、深圳等南方消费市场,擦亮贺兰蔬菜名片。
不只是蔬菜大丰收,近日,贺兰县洪广镇洪广村肉羊养殖基地项目建设的羊舍竣工投产。
走进贺兰县洪广镇洪广村肉羊养殖基地的羊舍,标准化的羊舍整齐划一,“咩咩咩”的羊叫声此起彼伏,饲养员欧宝林正在给羊喂水、加料、打扫圈舍环境卫生。由于近日温差较大,欧宝林担心羊的身体健康情况会受一定的影响,所以每天增加了来羊舍的频次,随时掌握羊的情况。“我养羊已经有30多年了,现在村上开始养羊,我在合作社,每天给村上喂羊,进行一些技术指导。我们的羊品种好、吃得也好,比较好养。”饲养员欧宝林说道。
据了解,2023年,洪广村集体积极争取银川市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项目资金100万元,村级自筹35万元,建设洪广村肉羊养殖产业基地。目前,洪广村肉羊养殖基地已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第一批入栏370只,到年底预计可育肥肉羊两批次,预计增加村集体经营性收入62万余元。
“稻田蟹”试捕,秋日限定贺兰第一口鲜上市!秋风起,蟹脚痒,何止蟹脚痒,广大食客的心都被这一只只“稻田蟹”挠得直痒痒~
来到科海渔业的稻蟹农场,看到工人们正在环沟旁做着试捕前的准备工作。随着今年试捕的第一只蟹笼收起,一只只张牙舞爪,吐着白泡泡的“稻田蟹”就倒进了桶里,看着这些膀大腰圆、活力十足的“蟹将军”,稻蟹农场场长朱建宝和记者说,从试捕情况看,大概在9月上旬,螃蟹就能到达满黄满膏的程度。
“今年我们稻蟹的养殖面积一共是710亩,预计能够生产大概38000斤到40000斤,根据全国主产区的生产情况去看,今年上市之后的价格应该是要略高于往年的螃蟹的售价。在养殖过程中,坚持每亩只放400只蟹苗,保证蟹苗充分的生长。在分拣上面,每一只螃蟹都要经过十几道严格的工序选择,保证消费者拿到手里的都是高品质螃蟹。”银川科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营销经理刘伟介绍道。
都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同时也育出了一方好蟹。“稻田蟹”如此肥美鲜甜,主要得益于引黄河水,稻蟹相伴共生,综合立体生态养殖,药食同源的水草布局。再经过技术工人根据天气变化及不同的生长阶段配比的玉米饼、冰鲜鱼虾等优质饵料的精心喂养,才使得“稻田蟹”黄似金、膏如玉。入口后的每一口蟹肉都有一股独有的鲜美,蟹黄更加细腻。
赏稻田美景、品鲜美螃蟹,共度秋日美好时光?吃过了贺兰养殖的“蟹将军”,那必然还得尝尝这里的南美白对虾!“游”进北方盐碱地的南美白对虾!
眼下,贺兰县立岗镇兰光村水产养殖基地的南美白对虾迎来丰收,开始陆续上市,约6万斤南美白对虾即将“蹦上”市民餐桌。
走进位于贺兰县立岗镇兰光村的宁夏凯弘生态养殖有限公司南美白对虾养殖基地,60个养殖棚映入眼帘,塘中的打氧机正在不停工作,激起层层水花。下笼、撒料、收笼……随着基地养殖户的一番操作,一只只鲜活的对虾被捕捞出水。据了解,目前养殖的南美白对虾已经很成熟上市,预计销售至10月份。“今年的产量大概是在6万斤,从今年6月初就慢慢的开始销售了,能卖到今年的10月底左右。”宁夏凯弘生态养殖有限公司负责人黄凯介绍。
南美白对虾属于海水养殖品种,壳薄体肥、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喜爱,以往只在我国南方及东南沿海城市集中引进和养殖。近些年,随着贺兰县大力调整渔业产业体系,先后引进鳜鱼、加州鲈、南美白对虾、河蟹等名特优新品种10余种,这些曾经只见于南方市民餐桌上的鲜活美味,如今也“游”进了北方盐碱地。
目前养殖基地占地300亩,有60个养殖棚,每个养殖棚约300平方米。黄凯介绍,通过小棚养殖,可以轻松又有效把控水温、调节水质,养出来的南美白对虾不仅肉质细嫩且鲜甜美味,最大的个头可达到17厘米至18厘米。黄凯还介绍,预计销售旺季在9月至10月,即中秋节和国庆节前后。
南美白对虾的成功养殖,是近年来贺兰县调整渔业产业体系的生动实践,也为贺兰特色产业发展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抹亮色。
一片片黄澄澄的希望 一片片红灿灿的喜悦 一片片绿油油的期待 填满了在这片土地上辛苦劳作人们的胸膛 用笑容迎接大地的丰收 用笑容收获土地的馈赠 感受丰收的美好 致敬可爱的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