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yx爱游戏:
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黄连的传奇始于盛唐。公元742年,“上贡黄连十斤”的记载便已载入史册。元末明初,智慧的农人开始人工驯化这味苦口良药,开启了近700年的栽培传承。岁月不仅赋予其深厚底蕴,更淬炼出无可替代的品质:枝肥、肉厚、条长、色艳,有效成分含量高,《国家药典》将“味连”的标准锚定于此。国家首批道地药材认证、“渝十味”之首的桂冠,无不印证着“石柱黄连”的金字招牌。当连农的笑容在丰收的黄连地里绽放,“石柱黄连”的名号在全球市场愈发响亮,这条用坚守与智慧铺就的千年产业路,正带着新活力,续写着动人的蝶变传奇。
2021年建成的黄连农耕文化博物馆,系统展示了黄连的种植历史、生产流程与创新成果,在这里,黄连不仅是一种药材,更是一代代连农“把苦日子过甜”的精神图谱。
“黄连的‘苦’,深深地刻在连农的劳作里。”讲解员指着一幅老照片——海拔千米的深山里,连农佝偻着背栽种黄连,简易窝棚架在陡峭山坡,寒来暑往,每一个生产环节,全凭人力。农忙时分,连农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袋干粮、一壶水便是全天补给,“苦黄连”三个字,道尽艰辛。
在沙子镇卧龙村,57岁的李世吉与黄连相伴40多年。作为当地黄连种植大户,60亩黄连地既是他的“责任田”,更是全家的“幸福源”。“今年又可以采收8亩,亩产600斤,算下来能卖60多万元。”话语间,李世吉眼里满是笑意。
六塘乡三坪村的蜕变,是产业振兴的鲜活注脚。2023年,村里利用撂荒地整治盘活闲置资源,引入黄连GAP规范化种植,在熟地率先开展小拱棚育苗、移栽、病虫害防治等科学种植流程,让昔日荒废的土地重焕生机,成为承载集体增收希望的“聚宝盆”,62户农户收取租金,共享产业高质量发展红利。
村集体统一招商流转引来种植“大户”,促成国药太极集团与石柱盛源中药材合作社合作,构建起“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国药太极推行“六统一、一追溯”体系严控生产质量,合作社组织农户进行精细化管理,直接带动35户家庭实现“家门口”稳定就业增收。
如今,石柱黄连已覆盖18个乡镇、67个村(居委)、246个村民小组的1万多农户种植黄连,常年保持在地黄连7.2万亩、年产量3600吨(干品),种植规模和产量占全国的60%。产业链条带动全县1万余户、3.5万余人增收,户均收入5万元以上。
石柱县黄连科研中心的试验田里,玉米与黄连高低相依,上层玉米遮阴护苗,下层黄连安然生长。“粮连间作”模式,巧妙化解了“与粮争地”“侵占林地”等难题,平均每亩还能为农户增收1000元。
这里既是集种质资源圃、良种选育、实用技术集成于一体的示范基地,也是与西南大学、重庆市中药研究院等科研机构合作的坚实平台。
近年来,科研中心试验示范推广壮苗培育、间(套)作、复合种植、遮阴网搭棚、生物剂熏土除草等技术,采集全国10余个产区黄连属5个种源64个样本,建立了全国黄连种质资源库,完成味连、雅连等5个种质的基因测序,并依托先进的技术开展极端气候应对、漂浮式育苗等研究,着力提升黄连的抗逆性和抗病性。
重庆旺隆黄连科技有限公司是科技落地、带动农户的典范。公司采取“有突出贡献的公司+科研+基地+农户+合作社”模式,签约700多户连农,建立起15000余亩GAP认证基地,大数据屏幕上跳动着每块田的生长数据。“从种子筛选、种苗培育、农资提供到农事预警,我们为乡亲们提供全链条服务,带着大家种出好黄连。”该公司CEO彭平安介绍,公司年均种植与采收黄连3000亩,年产750吨,产值达2亿元。
据了解,石柱现有黄连经营主体达150余家,通过技术创新、基地建设、溯源应用和产品研究开发,构建起覆盖种植、加工、销售、研发的完整产业链。同时,建成石柱黄连临床应用研究所、石柱黄连创新产业研究院等科研平台,累计完成市级以上科技项目30余个,获发明专利40余件,开发上市以黄连为原料的中成药、中兽药、保健品和日化品20余种,科技的力量让“苦药材”焕发新活力。
初秋的清晨,位于黄水镇的中国黄连市场早已人声鼎沸,药香弥漫中,各地客商俯身查看成色,捻动干爽的黄连条。这凝聚着连农5年心血的苦药材,正源源不断流向四川成都、安徽亳州、广西玉林乃至海外,如日本、韩国。
作为国家农业部“农产品定点市场”、商务部“双百市场”,这里集交易、信息、检测、仓储、加工、服务于一体,堪称中国黄连交易的“心脏”,常年有320余户商户经营,带动400余人就业,旺季外来客商逾百人。由于市场活跃,7年间,黄连价格从每公斤100元攀升至350元。
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市场交易量达1600多吨,交易额4.6亿元,预计全年交易额超10亿元。
“下一步,我们将全力推动线上线下交易有机结合,完善仓储物流配套服务,将黄水黄连市场打造成为中国石柱黄连国际交易中心。”黄连市场办公室主任吴栋梁信心满怀。
产业的繁荣,最终汇聚于市场的脉动。石柱瞄准黄连切片市场供应缺口,主动出击,全力推动本土中药材企业加工转型,发展中药材产地加工(趁鲜切制),不仅减少了成分流失和质量损耗,也在减少相关成本的同时极大的提升产地经济效益。
在黄水镇,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康复医院集结系统内12所三甲医院专家,启动“潮汐式”医疗服务,开发出黄连花茶、葛根芩连汤等特色康养产品,将黄连药用价值与高山康养旅游深层次地融合,为游客和居民提供独具特色的健康体验,黄连产业附加值不断提高。
展望未来,石柱计划将黄连种植培养面积扩大到10万亩,建成黄连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三链”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着力打造辐射全国、面向世界、具有石柱辨识度的50亿级中医药产业集群和全国知名中医药康养目的地。
从唐天宝年间的贡品到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从深山窝棚的劳作到国际市场的响亮品牌,从单一药材种植到全产业链融合发展——石柱黄连,这味传承千年的苦口良药,以其深厚的底蕴、过硬的品质、创新的活力和广阔的未来市场发展的潜力,在武陵山区书写着“苦药材甜万家”的乡村振兴壮丽诗篇。